来源:京翰律所发布时间:2024-06-11
引言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本文将探讨低空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分析其在政策、基础设施、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低空经济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在具体政策举措上,中国不断完善飞行活动审批程序,优化空域分类划设,推动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等管理制度的落地。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进一步规范了低空空域的使用和低空经济产品的生产及使用标准。
地方层面,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的示范项目。这些政策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支撑。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同时,中国拥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也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无人机技术领域,中国已迅速赶上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5G、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与低空飞行器相关的小型航空发动机、高能量密度电池、数字图传等技术也已完成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的增加,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在传统市场方面,低空经济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促进了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的稳步增长。在新兴市场方面,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其中,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需求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无人机产业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无人机生产和应用大国。截至2023年底,中国无人机设计制造企业约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126.7万架。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开发出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气象探测、农业、物流等一系列应用场景。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低空经济将不断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在技术发展方面,低空飞行器及其相关装备技术将以低空飞行器研制为引领,加快科技攻关。特别是在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复杂环境感知技术、低空通感一体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将取得更多突破。这些技术突破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的不断增加,低空经济将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低空经济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空交通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内和城市间的通勤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在政策环境、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国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体系,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企业也应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